如果实验的次数是奇数,则只需将最中间的数重复使用即可,例如,有7组数据,1,2,3,4,5,6,7,将组分为(1,2,3,4)和(4,5,6,7)只是这时候就要除以4(每组有4个数据),然后再除以3(=4-1=5-2=6-3=7-4),就可以了。
在砝码盘内逐次添加相同的小砝码Δm(取Δm=100mg)。直到m=900mg,每增添一只砝码,都要调节升降旋钮G,使焦利氏秤重新到达三线对齐,再分别读出其位置坐标Xi。(4) 用逐差法处理所测数据,求出弹簧的倔强系数K,并算出误差。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时.先要测定焦利氏秤的倔强系数k。
.吊环必须严格处理干净;2.吊环水平须调节好,如果有偏差则会造成测量误差;3.仪器开机需预热15分钟;4.在旋转升降台时,尽量使液面的波动要小;5.工作室不宜风大,以免吊环摆动,至使零点波动所测系数不正确;6.注意手指不要接触被测液体。
操作环境稳定,如振动、温度、湿度等;仪器精度参数和配件清洁正常;样品稳定,转移无污染;要求高的选择质量品质高的仪器,并且重复测量,得到较小的标准偏差,等等。
铂金环和玻璃杯进行清洗时,确保去除掉污垢和杂质; 测量时拉环过程中,尽可能均匀、轻轻地让环移动,一定注意避免液面的振动; 界面张力仪放在平稳、且不会发生振动的地方,注意一定调整到水平状态,之后测定过程中不能移动仪器; 溶液浓度要配制的精确。
在样品皿中添加测量液体,将待测样品轻放于样品台上。在放下样品前,务必确认白金板的高度,如有浸入风险,可按下“向下”键调整。放置好样品后,开始计时,每五分钟读取一次数据,重复三次后取平均值,这就是样品的表面张力值。
记录液滴表面缩小的时间,记为t。记录液滴的半径,记为r。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公式为:γ=(2πr^2Δp)/(tL),其中Δp表示液体与空气之间的压强差,L表示液体表面的周长。
实验采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通过记录金属片从液体表面脱离时所需的力,可得表面张力系数。 当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可做一级近似,认为脱离力F与表面张力系数α和脱离表面的周长π(D1十D2)成正比。 学习使用Matlab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绘制频谱图,并分析其性质。
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 F=α·π(D1十D2。
- 环的表面状况与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关系,实验前应将金属环状吊片在NaOH溶液中浸泡20-30秒,然后用净水洗净。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实验报告如下:【实验目的】(1) 掌握力敏传感器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液体表面的性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原理】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的趋势,好像液体表面是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一样。这种沿着表面的、收缩液面的力称之为表面张力。
通过式(2)计算表面张力,式(3)用于环形丝代替薄钢片时的计算。【实验步骤】(1)预热仪器。(2)清洗玻璃器皿和吊环。(3)在器皿中加入被测液体,并置于升降台上。(4)在力敏传感器上挂砝码盘,进行定标。(5)挂上吊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定义 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使得液体表面分子排列更加紧密。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衡量在特定温度下,单位长度液面所需的外力以克服分子间引力所需的能量。
掌握用最大气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面积。
在实验中,首先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以理解基本原理,接着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观察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变化的现象。实验目的:/ 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理解表面张力概念。 学习如何使用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
在液滴表面画出一个切线,该切线与玻璃片接触成一个角度,即为接触角。记录液滴表面缩小的时间,记为t。记录液滴的半径,记为r。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公式为:γ=(2πr^2Δp)/(tL),其中Δp表示液体与空气之间的压强差,L表示液体表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