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开展数据处理活动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
第八条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数据安全法》第九条 国家支持开展数据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和水平,推动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个人等共同参与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数据安全和促进发展的良好环境。
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包含关系国家安全数据、关系经济命脉数据、关系民生数据、关系重大公共利益数据等。关系安全数据:指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外交安全、国民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数据。关系经济命脉数据:指涉及国民经济重要行业、重要领域、重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数据。
具体来说,核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秘密信息: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和外交等方面的保密信息,如国家机密、军事机密、外交机密等。公共安全信息:包括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保密信息,如重要公共安全事件、爆炸物品信息、传染病疫情信息等。
数据安全法中明确核心数据包括:关系国家安全数据、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数据、关系重要民生数据、关系重大公共利益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共7章5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增强公众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幸福感。 该法律作为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石,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定义的扩展:《数据安全法》并未限定数据的电子形式,而是涵盖了所有记录信息的方式。根据法律规定,数据可以是电子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如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
1、数据安全的内涵:数据安全不仅仅是保护数据不丢失或不被非法访问,还包括确保数据的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以及维持数据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数据与信息的关联: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和信息紧密相连,但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它才转化为信息。
2、数据安全法明确了6项数据安全制度:(1)数据分类分级与核心数据保护制度。
3、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确保数据安全,推动数据的有效利用,保护个人与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4、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建立文件保密制度、修复系统漏洞、加强对关键岗位的核心数据监管、部署文档安全管理系统等。 为了有效管理数据安全,推荐使用联软科技的UniAccess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5、数据安全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确立数据安全基本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保护合法合规、数据安全责任明确等。这为我国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方向。
1、根据《数据安全法》第三条,数据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信息。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和公开等行为。 数据安全指的是通过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数据得到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并具备维持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数据安全法》第二条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适用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危害扩大,消除安全隐患,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警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三条 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4、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国家网信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统筹协调网络数据安全和相关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