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路:找出在不同波长的光(我们只用了两种波长的光)照射下的三十组(组数随老师要求)相对应的I、U值,然后在坐标纸上画出不同波长下的I-U图像(图像类似于书上6-4的形状)。在这里要注意就是I值跨度很大,但是那个图像就是要一个大体形状,不必拘泥个别数据。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分别测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处测量尽量小。
在实验中,只要把多种不同的入射光频率v和对应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m测量出来 ,作出Ekm——v图像,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普朗克常数h。
在用光电效应实验测量普朗克常量h的实验中,通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入射光频率γ之间的关系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γ - W 作出 Ekm——γ图像,图像中的直线斜率就是h,式中W是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分别测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处测量尽量小。
在实验中,只要把多种不同的入射光频率v和对应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m测量出来 ,作出Ekm——v图像,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普朗克常数h。
1、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测量普朗克常量。使用波长为570nm和438nm的两种单色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结果,从而验证普朗克常量的量子化效应。具体步骤如下: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将一束入射光线照射在一块半导体表面,当入射光线的能量高于某一特定能量阈值时,会产生光电子(光电子)。
2、了解光电效应基本规律;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测定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地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3、所以: (4)若令 ,则(4)式可改写为:由 所以:代入(3)式得:此即为Planck黑体辐射公式。若按经典理论,由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能量均分定理可知平均能量为:则:此即为Rayleigh-Jeans黑体辐射公式。
4、若电子电荷 ,由斜率 可以求出普朗克常数 。由直线上的截距可以求出溢出功 ,由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可以求出截止频率 。如图(2)所示。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在照射光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光电管中的电流 与光电管两端的电压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5、测定不同频率单色光的反向截止电压,求“红限”频率和普朗克常量。教学内容 实验背景知识 1887年,赫兹在研究两个电极之间的放电现象时发现,当用紫外线照射电极时,放电强度增大。这说明金属中的电子可以吸收照射光的能量逸出金属表面。
1、光电效应实验中,普朗克常数h可以通过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来得到。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并逸出金属表面,形成光电子。
2、在实验中,只要把多种不同的入射光频率v和对应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m测量出来 ,作出Ekm——v图像,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普朗克常数h。
3、. 在365nm、405nm、436nm、546nm、577nm五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2. 作 的关系曲线,用一元线形回归法计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逸出功及h值,并与公认值比较。
4、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分别测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处测量尽量小。
1、我昨天刚做了这个实验(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我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处理数据,我的测量结果相对百分差是0.28%,大约为0.3%。下面是我测的五组截止电压的数据(括号里是对应的滤色片波长):-602v(365nm),-298v(405nm),-084v(436nm),-0.492v(546nm),-0.358v(577nm)。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的一种方法:实验仪器:光电管、单色仪(或滤波片)、水银灯、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计等,接线电路如右图所示。
3、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分别测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处测量尽量小。
4、实验中通过改变入射光的频率,测出相应截止电压Us,在直角坐标中作出Us ~υ关系曲线,若它是一根直线,即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并可由直线的斜率K=h/ υ,求出普朗克常数。